2022年以来,大竹县公安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紧盯“便民利企”主题,打破警种界限、窗口属性和数据壁垒,在全市率先试点探索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服务模式,积极构建公安政务服务新格局。“一窗通办”窗口运行以来,开通补换领驾驶行驶证、补换领居民身份证、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等涉及户政、交警、治安、禁毒、网安多警种共31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前已成功受理各类业务1600余项,窗口利用效率提高40%,人均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群众和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抓好“三个强化”,促进“一窗通办”改革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统筹部署。成立以局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一窗通办”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总体改革方案和户政、车管、治安、禁毒等服务延伸方案,逐条细化目标、压实责任、明确时限,全面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工作。二是强化学习调研。派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一窗通办”工作经验。一把手多次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和中心场镇派出所实地调研,现场协调综窗办公场地、窗口设置、网络布局等工作,并结合我县人口分布密度、城镇远近距离、农村居住集散等实际情况,从乡镇派出所中选择5个中心场镇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探索派出所集“一次排队、一窗受理、快速办结”于一体的全新警务模式。三是强化协调推进。借助“平安大竹”“大竹之窗”等媒介,拓宽群众讲诉求提建议的渠道,汇总梳理意见建议200余条,对114项公安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实际制定改进措施。将高频、易办的事项优先纳入综合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制定两级《“一窗通办”事项目录清单》,持续开展业务调研、技术攻坚,积极与上级公安机关对接,打通数据资源通道,探索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综合窗口办理。
二、抓好“三个到位”,促进“一窗通办”项目落地落细。一是窗口设置到位。县公安局积极与县行政审批局对接,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增设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专门窗口,科学合理设置咨询台、等候区、照相区、自助办理区、前台办理区、公共填表等区域。逐事项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受理审查要点、申请样表和常见问题答疑清单,全力缩短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接件的时间,为办事企业群众营造规范、整洁、舒心的办事环境。二是技术支持到位。成立技术专班,攻克了打印机、照相机、高拍仪、指纹采集仪等6种设备的兼容难题,稳步推进户籍、交管等外接设备的适配入轨。同时,配置“全警通”受理终端,彻底解决了各业务警种系统设备无法兼容的问题,既避免频繁切换业务系统带来的不便,又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精简材料环节,有效解决了窗口等待人数多、等待时间长的问题,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权限下放到位。大力推行“派出所户籍窗口设立交管业务”改革,在石河、庙坝、周家等人口密集的片区中心场镇派出所试点设立“一窗通办”窗口,实现户政、交管等业务一窗办理,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前沿阵地作用,延伸服务触角,打造“10分钟”服务圈,让“就近办、马上办”的改革红利便利广大农村群众。
三、抓好“三个升级”,促进“一窗通办”服务走深走实。一是升级“全科”团队。从相关警种抽调业务骨干,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服务礼仪、职业素养、管理技能、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将“专科民警”打造培养为懂业务、会服务的“全科型”专业团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品质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的公安服务。二是升级自助专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专区,添置最新研发的第3代公安业务一体机,实现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19类高频事项一机通办、证明类业务一秒办结,完成“现场办”到“自助办”的转变。投入资金80余万元,增添身份证自助照相机、户政业务终端机、出入境自助填表机、自助照相机、自助查询机、自助签注机等设备10余台,实现自助拍照、自助申请、自助办理,真正让群众体验到“环节少、服务优、效率高”的无差别公安政务服务。三是升级服务模式。建立特殊群体人工帮办代办、优先办理等便民机制,提升群众服务体验。筹建“警企服务”专门窗口,建成后将整合治安、刑侦等多项涉企行政服务事项,实现专人受理、专人审批、受批分离,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效率。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公安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面优化升级。落实“互联网 政务服务”理念,积极宣传引导群众通过“交管12123”等网上服务系统,进行“网上办、掌上办”,有效减少等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