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镇地处大竹县东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全镇80%以上的农户均参与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制种面积达1.1万亩,是全省单个制种面积最大的乡镇,成功创建了市级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荣获国家级卫生乡镇、网络理政先进集体、法治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强化水利根本,让农业生产舒心放心
一是强蓄水,保供给。在县级部门的支持下,我镇动员全镇力量,在各处建有山坪塘103口,农用蓄水池13处,极大提高了农业用水蓄水能力,保障农业供水安全。二是增渠道、扩源头。充分发挥境内四条河流的自然优势,高明镇积极发动干群修建提灌站3处,修建农业水渠50余公里,农用水渠管网遍布全镇。三是重管理、提效率。我镇坚持“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层层压实责任主体,加强农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严格执行定期巡查制度,确保各个时期农业用水畅通。
筑牢农田基础,让农村发展高质高效
一是以“片”为核心,集约化推进农业生产。选取8处百亩以上平整地区推行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全力打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理限制,夯实农业机械化基础。二是以“改”为基础,全面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金土地工程,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500亩,金土地13000亩,农业机械化进程迈上新台阶。三是以“通”为保障,持续加大生产便民路建设力度。不断织密农村道路网,加大生产便民路新建和扩宽力度,促进农村道路由“点散式”向“覆盖式”发展,农用机械作业基础得到持续巩固。
优化服务模式,让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一是坚持规范管理。采取“1 1 N”订单签约模式和“五个统一”管理模式,促进水稻制种规范发展,夯实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基础。二是坚持专业指导。通过“专家农户1 1、1 N”结对子的方式,明确每个田块的责任技术人员,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实时管控农作物生长情况,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化管理。三是坚持精细服务。积极发挥“双服务”体系作用开展“田保姆式”农事服务,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的方式探索制种产业闭环发展模式,铺平水稻制种“四化”发展道路。四是坚持科技支撑。着力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引进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机械化生产设备,广泛铺设光学灭虫灯,集中建造种子烘干中心,搭建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信息化。
2023年高明镇水稻制种平均亩产量达350余斤,亩均产值约3000—3500元,总产值超2000万元,制种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直接收益农户1600余户。下一步,高明镇将继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奋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巩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创建成果贡献高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