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正值采收川芎的黄金时节,在大竹县文星镇龙门村,田块里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好一派丰收的劳动场面。微风吹过,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川芎药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增加粮食产量,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考察论证而开启的“稻药轮作”新模式一一“川芎 水稻”。
“川芎亩产量高,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近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镇龙门村党委书记王成介绍,大竹县文星镇依托订单式农业,集中连片种植川芎等中药材,实施稻药轮作模式。
一直以来,大竹县致力于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大竹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4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6亿元,川主乡金槐种植基地建成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2023年,文星镇、天城镇、安吉乡创建为达州市三星级“秦巴药乡”。
大竹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唐世令介绍,大竹县利用县域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将欢喜坪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东汉醪糟3A旅游景区打造成中医药文化体验式主题景观,“让群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近年来,大竹县实施中医药强县战略,全面推动大竹县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大竹县的中医药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大竹县实施中医药强县战略的核心。通过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竹县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同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也能够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大竹县可以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文化底蕴,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产业集群。这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大竹县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也能够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实施中医药强县战略的过程中,重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大竹县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科普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竹制定并实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措施,推进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水平和教育科研体系提升;截至目前,31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已全部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同时,大竹县依托县中医院牵头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西学中培训基地,推进全国名中医黄煌经方大竹县中医院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全县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达100%,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运用4类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2023年,全县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在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分别达80.5%、90.3%。
大竹县实施中医药强县战略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它将有力推动大竹县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大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