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竹县朝阳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基层治理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
聚焦党建引领,把准乡村治理“风向标”。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采取专题学、集中学、研讨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领全乡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严格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实施“活动阵地提升计划”,对村级阵地功能进行优化布局,建立共建共享空间6个,新增图书4000册,新增活动文化广场2个,新添健身设施22套,让基层党组织阵地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室”“学习室”“智慧库”,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队伍建设。通过“面对面”组织培训、“手把手”教授业务、“实打实”开展指导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务工作队伍。实施乡土人才“激活培优”“人才回引”等工程,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中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0余名,从后备力量中培养选配村“两委”干部6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余名、预备党员5名。
聚焦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续航力”。一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黑山羊、生态大米、羊肚菌、鲜桃等特色种养业,以农业产业为发展主线,深挖特色产业潜能,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畜禽产业、水果供应、竹林经济等特色产业链,年带动2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超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以上。二是深耕文旅融合。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依托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百岛湖省级湿地公园、木鱼村四季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深挖竹海文化、木鱼池传说等资源,推出适合周末游的亲子研学线、果蔬采摘线等旅游路线,年可接待游客6万余人,带动消费300万余元。三是加强耕地保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和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加大水稻、油菜和玉米种植力度。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10余次、动态巡田7000余次,切实做到“干部下村必查看,动土挖土必过问”,确保耕地红线一亩不让。
聚焦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以自治激发活力。以党组织为核心,组建志愿服务队20余支,围绕“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100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推行“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修订村规民约,设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二是以法治化解纠纷。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划分网格41个,配备网格员82名,通过设立调解室、法律顾问室等,依托“3 f 15”消费者权益日、“4 f 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 f 26”禁毒日等重点时节,开展普法宣传10余场,参与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形成人人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三是以德治春风化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院坝等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宣传宣讲,将宣讲阵地“用”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持续开展“文明星级户”“好家风”“好婆媳”等评比活动,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等良好乡风民俗,形成崇德向善、凝聚时代正能量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