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竹乡 糯稻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3-25
点击数:人次

春意盎然的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它那百里油菜花海与热情呼应的春风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东汉醪糟火锅的醇香,吸引着八方游客在此解锁春天的浪漫与美味。2025年3月,四川东柳醪糟公司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研学资源和卓越的产业带动能力,成功入选四川省研学旅游提升试点单位名单。这标志着大竹糯稻产业迈入“以文塑产、以产促旅、以教赋能”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科学实践: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

大竹县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糯稻特色资源,将“小糯米”做成“大产业”。通过构建“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 农民参与”的协同机制,全县形成“糯稻种植与泛产业链有机农产品生产—初精深加工—农文旅教商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东柳醪糟公司以非遗醪糟酿造技艺为核心,建成全国首个醪糟文化博览园,将糯稻产业从单一的农产品加工向文化传承、教育实践、休闲旅游、电商物流等延伸,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型,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共享发展红利。

 

‌二、强大引领:三链同构激发糯稻产业内生动力。‌

科技强链,夯实产业根基‌。大竹县投资数亿元建成糯稻现代农业园区,推广“糯稻制种-糯稻种植”“糯稻 油菜花”生态种植模式,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农田管理,带动全县糯稻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亩均增收超700元。东柳醪糟公司联合川农大建立糯稻研发中心,开发低糖醪糟、即食醪糟汤圆等20余款新产品,获国家专利10多项,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迈进。

文化延链,打造特色IP‌。以“东汉醪糟”非遗技艺为灵魂,建成醪糟文化体验工坊、醪糟火锅主题餐厅等载体,推出“一粒糯稻的千年之旅”研学课程。2025年春季,醪糟火锅与油菜花海深度融合的“花田火锅节”火爆出圈,单日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收入增长40%。

品牌塑链,拓宽市场空间。实施“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战略,“大竹糯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汉醪糟”入选“四川老字号”,产品进驻盒马鲜生、京东等平台,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出口至日韩及东南亚等市场。

‌三、共同富裕:糯稻产业成为富民强县“金钥匙”‌。

目前,大竹糯稻产业已形成“一核三区多节点”的发展格局,直接带动2.3万农户增收,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5%。东柳醪糟公司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年支付糯稻收购款超亿元,通过加工企业用工解决农村就业1200余人。同时,产业联动效应显著,醪糟文创产品、糯稻主题景点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助力大竹县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跻身省五星级园区。

‌四、展望未来:深化农文旅教融合打造产业文化精品。

入选四川省研学旅游提升试点单位名单,有助于大竹县“糯稻 文化 旅游 教育”之深度融合,未来将在‌场景升级‌、体验升级、价值升级方面进行提升,打造有情怀有底韵有特色的糯稻产业文化精品,从而进一步加快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创建。

‌一粒糯稻馈赠千年启示,它以一种惊喜的方式告诉我们‌——孕含文化底韵和时代特色的糯稻产业,值得我们更多期待和细细品味,更值得我们永续奋斗。从田间地头的“金黄希望”到餐桌上的“文化美味”,从传统农企到省级研学标杆,大竹糯稻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勤劳的大竹人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糯稻为笔、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