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成立以来,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殷殷嘱托,锚定“服务强军兴军、助力地方发展”双目标,构建起“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领域尊崇”的工作体系。经验做法获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中国退役军人》《中国双拥》杂志等国家级媒体刊发报道,先后荣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县(两届连创)”“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四川省退役军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27项省级以上荣誉。
一、思政铸魂:红色血脉激荡时代新声
(一)思想领航强基固本。全力构建“理论武装 典型示范 实践养成”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35场次,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30场次,覆盖群众3.3万人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烈士陵园),创新构建“一团一基地”红色教育矩阵,2024年组建“巴渠红”宣讲团,选聘优秀红色宣讲员8人,开展宣讲3场,红色宣讲入脑入心。
(二)英烈精神薪火相传。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 活化”双提升工程,投入334万元完成29座散葬烈士墓迁葬、262座烈士墓修缮、7处纪念设施整修。用心开展“清明 f 祭扫”“云端祭英烈”等主题活动,累计接待线上线下祭扫18万人次,清明祭扫、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被《学习强国》专题报道。2024年“童画我心中的英雄”活动中,20幅作品入选省级评比,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三)典型引领蔚然成风。实施“百名榜样培育计划”,涌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122人,评选县级“双拥先进集体”“最美军嫂”等荣誉48项。2024年联合组织部门开展“兵支书”提能培训116人,激励退役军人立足基层发挥“头雁”作用,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活动。成功举办“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183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参与聆听,在全社会树立起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风尚。
二、关爱暖心:服务体系织就幸福图景
(一)精准帮扶兜牢民生底线。构建“1 3 6”关爱体系(1个关爱基金兜底、3级服务网络支撑、6类专项救助覆盖),累计发放帮扶资金720.8万元,惠及困难退役军人2971人次。创新“医疗巡诊 心理干预”服务模式,成立首个县级“兵心驿站”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义务巡诊6场,为优抚对象提供住院医疗救助24317人次1535.67万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0余件。
(二)智慧服务赋能提质增效。打造“数字退役”智慧平台,建成退役军人人事档案数字化档案室,完成41252卷档案数字化改造。打造高效运转“一站式”服务专窗,退役军人凭《退役证》即可享受“一表申请、并联审批”服务,实现户籍恢复、党团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三)服务保障持续提档升级。实施服务中心(站)“星级创建”行动,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2个,打造完成石河镇、周家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样板站”2个,完成石河镇、文星镇等4个乡镇“退役军人服务超市”建设。2024年有序推进光荣院新院区提质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烈士陵园及管护点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三、就创赋能:就业创业点燃奋斗引擎
(一)军企生态链式发展。构建“孵化器 产业链 金融链”三链融合模式,建成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1个,吸引17家军创企业入驻,助力65名退役军人实现创业梦想。2024年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达州行”活动中,成功推介亚缇纺织、东柳醪糟、竹海玉叶、图拉香等4家企业。今年3月,“廖一拍理疗”军创企业品牌在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建成落地。
(二)人才培育多维突破。依托县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示范培训基地和校外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培训机构 公司(企业) 合作社”的培训模式,组织开展适应性培训15次,培训退役军人1650人,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学历提升320人。举办退役军人及军属现场招聘会15场,提供岗位3500余个,1000余名退役军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协议。
(三)移交安置精准高效。创新实施“1235”安置方法,【即:制定一套安置建议方案;坚持安置岗位和结果两次公示;夯实个人信息、量化分数、选岗结果三次确认;谋划适应性培训、岗位协调、选岗座谈、选岗定岗、报到文件领取五个会议】,累计妥善安置202名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军人。
四、双拥聚力:军地协同谱写鱼水新篇
(一)优待礼遇迭代升级。建成“拥军百店”双拥示范街区,拓展景区免票、交通优待等普惠性政策31项,设置各类永久性双拥标识122个,累计发放优待证26040张。大力开展为现役军人家庭送立功喜报活动,为285名现役军人家庭送达立功喜报。务实开展现役官兵家庭、边海防官兵家庭等走访慰问活动,全社会崇军拥军氛围愈发浓厚。
(二)军民融合纵深推进。认真落实军地“需求双清单”机制,投入735万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训练场地等升级,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随军家属安置等“三后”问题47件。驻竹部队全力守护竹乡人民财产安全,参与防洪抢险救灾抢险3次,出动兵力1693人,车辆200次,抢救财产近6247万元,转移受灾群众5760人。
(三)双拥文化浸润人心。刊发双拥简报50余期。积极举办军民文艺联欢、“双拥杯”摄影展、书画展、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厚植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县人武部每年派员180人次到大竹中学、职业中学、第一小学等七所学校以及机关单位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参训人员达12.7万人(次),受教育人数97.2万人。驻竹部队向社会各界举办“军营开放日”活动12场次,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持续巩固。
五、法治护航:多元共治筑牢稳定根基
(一)源头治理创新突破。构建“老兵调解室 巡回法庭 法律顾问团”维权体系,创新“台账流转可查询、办理处置可监督、处理结果可追溯”全闭环管理机制,高质量化解重复访积案9件,累计办理国家、省市等各级信访件244件,信访件办结率连续六年保持100%。开展敏感节点专项排查60余次,实现部、厅预警27批次27人次平稳处置,妥善解决“两参人员”待遇群访事件,聚力解决下岗残疾军人“两金”群访事件,实现不发生极端事件、不发生重大负面舆情工作目标。
(二)铁军锻造永葆本色。实施“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竹廉课堂”“以案促改”等专项教育30余场次,打造“政治型、专业型、服务型”干部队伍。截至目前,系统内获国家级荣誉1人,获省级荣誉3人,获市、县级荣誉8人,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锋”良好风尚,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持续向好发展,服务保障质效持续提升。
六载春华秋实,今朝再启新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深化“尊崇工作法”,奋力打造退役军人事务现代化县域样板,让“竹乡尊崇”品牌闪耀巴蜀大地,让尊崇之光照亮每位退役军人的奋进之路!
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