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大竹县庙坝镇的千亩桃林郁郁葱葱,粉里透红的秦王桃压弯枝头。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竹秦王桃”核心产区,庙坝镇以秦王桃为主导产业,通过科技赋能提品质、延链补链增价值、三产融合拓空间,蹚出了一条“小桃子”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镇秦王桃种植面积达1000亩,年产量超1500吨,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一、科技赋能强品质:从“靠天收”到“科技种”,打造优质桃业“芯片”
“以前种桃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参谋’,品种更优、产量更高、病害更少!”庙坝镇桃农老李感慨道。近年来,庙坝镇创新“专家 农户”、“专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和“专家 基层技术员 农户”等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专家、农技服务站和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力度。
为促进秦王桃产业健康发展,我镇创建“三大课堂”(秦王桃基地“实践课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秦王桃技术培训学校“讲授课堂”),依托“三大平台”(“专家顾问团”、西南大学科研所、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三支队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覆盖农户500余人次,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秦王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风味甜酸适中,可溶性固形物12.77%,总糖10.46%,总酸0.22%,维生素C2.82mg/kg,极耐贮运,采后常温下可存放20-25天(不软烂、不失水),市场销售畅通无阻。
二、延链补链强价值:从“卖桃子”到“卖品牌”,激活产业增值“新引擎”
为破解“鲜桃不耐储、附加值低”的瓶颈,庙坝镇坚持“全链思维”,推动桃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延伸。一是做强深加工。利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成纯手工秦王桃醋酿造作坊,成功实现秦王桃果醋生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秦王桃果醋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桃子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酿造食醋。二是做响品牌。成功申报“大竹秦王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庙坝秦王桃”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线上 线下”同步推广,实现秦王桃全方位覆盖销售。三是做优服务链。合作社在庙坝镇工业园区建设秦王桃深加工及产地集配中心,并配套有生产设备、电子交易系统、无公害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等。实现秦王桃品质标准化统一化,鲜桃损耗率从15%降至5%。
三、三产融合拓空间:从“桃园”到“景区”,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每年三月,庙坝镇“十里桃花谷”游人如织;七月,采摘节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桃宴品鉴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庙坝镇以桃为媒,推动“农业 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让桃园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民宿。
以“桃”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挖掘桃文化,打造振兴、镇宅、辟邪、桃花签、桃园心语、桃李天下、福禄寿喜、桃园三结义“桃八景”,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秦王桃花节和摘果节,既推介了秦王桃品牌,又集聚了人气、商气,每年庙坝镇桃花节均能吸引入场经营的摊贩35户,铺设广告商展位68个,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元,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从“一棵桃树”到“一个产业”,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庙坝镇秦王桃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大竹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庙坝镇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融合场景,力争打造“川渝桃产业第一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