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苎麻之乡”大竹县,与以往人工打剥苎麻的场景不同,麻杆收割后就被运往了自动化打剥车间——返乡创客丁蜀峻研发的苎麻自动打剥机,正让这个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眼下,大竹县漫山遍野的苎麻地进入第二季打剥关键期。在种植户游远明的100亩苎麻地里,来自四川金苎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麻利地收割着麻杆,打綑、无人机吊装,车辆再将麻杆运往打剥工厂。整个过程中,种植户游远明在一旁,轻松地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再无以前的苦恼与担忧。
种植户 游远明:以前栽麻容易,但是打剥苎麻就很难,难在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动作太慢。所以一直想面积扩大些,但不敢扩大,扩大了就收不回来。
这一变化,得利于本土返乡创业者丁蜀峻的“技术破局”。近四年来,丁蜀峻全身心投入苎麻自动打剥机的研发,上百张图纸,超千次调试,终于在今年成功研制出苎麻自动打剥机。如今,在他的苎麻打剥车间里,多台自动打剥机正高速运转,麻杆进去,干净的麻皮直接输出,全程只需工人辅助上料。
四川金苎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 丁蜀峻:我们这个机器能自动剥离麻皮麻骨,一小时可以打剥100斤干麻。
同时,丁蜀峻成立四川金苎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建起“从田间到车间”的服务链,公司专业队伍上门收割、收购麻杆,再通过打剥机加工成麻皮,统一卖给下游纺织企业,形成“收割—打剥—烘干—销售”闭环。
“机械自动化 上门收割服务”让大竹苎麻产业的“天花板”被打破。过去因人工限制,打剥效率低,多数农户不敢扩种,如今像游远明这样的种植户,纷纷计划增加面积。
种植户 游远明: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考虑收麻的问题了,我就安安心心,那么规模化种植,那么把麻种好。
从人工弯腰剥麻的“效率困局”,到机械创新产生“产业链闭环”的“破局”,大竹苎麻产业发生着历史变革,返乡创客与家乡产业的“双向奔赴”续写出返乡人才与乡土资源“双向成就”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