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增利。以“吨粮田”为目标,聚力打造马铃薯千亩示范片,硬化产业路450米,新建提灌站1座、灌溉沟渠1.1公里。综合地形、日照、土壤等要素,结合测土数据选育高产品种,以“有机肥 菌肥 翻耕深松”等方式改造土地250亩,确保土壤ph值、有机质、厚度等高标达标。
(2)技术增效。开展机械化、标准化种收,“新购 改造”马铃薯种植机、旋耕机、收获机等设备6台,细化催芽、播种、水肥等技术标准11项,建立“智能监测 无人机”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500平方米仓储周转中心,推动马铃薯种收环节成本降低约60元/亩、时限缩减90%以上。
(3)产业增值。推行“集体经济组织 种植大户(农户) 社会化服务”模式,与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等建立对接机制,深化“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亩产马铃薯4吨、玉米1000斤,产值5800元/亩,对比普通田增收近3600元/亩,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万元,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