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大竹县:“红色九月”奏响英烈精神传承三重奏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大竹县紧扣“红色九月,传承英烈志,奋进新征程”主题,以“祭英烈、育新人、办实事”为抓手,将《烈士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执行与活动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红色基因融入社会肌理,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以“祭”为魂,实景缅怀筑牢精神坐标

全县以“沉浸式”纪念活动唤醒历史记忆,让每一次祭扫都成为直击人心的精神洗礼。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织101人专场祭扫,“巴渠红”宣讲团逐字诵读本地英烈事迹,抗战老兵亲属含泪还原“父辈在台儿庄战役中带伤运输物资”的细节,现场不少参与者红了眼眶;174名新兵赴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第一课”,在敬献花篮时自发整理缎带,参观纪念馆时驻足“川东抗日游击队”展柜良久,新兵代表现场表态“要像先烈一样守好家国”;“9.30”烈士纪念日当天,350余名各界代表与烈属共同参与仪式,烈属陈开容抚摸纪念碑上丈夫的名字时,周边群众自发轻声安慰,庄重氛围感染全场。

以“育”为要,全域浸润厚植红色根脉

聚焦“老中青”全群体需求,构建多维度红色教育体系,让英烈精神可听、可看、可感。校园里,大竹中学“校史里的抗战课”吸引超千名师生参与,学生们听完“80年前师生组建抗日宣传队”的故事后,主动在“红色读书角”借阅《红岩》;大竹二小推行“三个一”任务,六年级学生每周录制1个抗战故事音频,通过校园广播站分享,累计播放超50期;社会层面,退伍老兵魏丹走进课堂,用“冰天雪地站岗时睫毛结冰”的亲身经历,让大竹一小学生明白“安稳校园生活的由来”,课后有学生主动提问“怎样才能像您一样保护国家”;干部群体中,200余人参加国防动员能力培训,国防大学教授解读“现代国防与英烈精神的传承关联”后,参训人员提交的学习心得中,“以英烈为榜样守好岗位”成为高频词。

以“实”为本,精准服务延续尊崇温度

将法规要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举措,切实守护英烈家属的生活与尊严。秋季征兵期间,“双拥服务小挎包”解决23件群众需求:工作人员携带挎包上门为新兵陈锋政考时,同步帮其母亲咨询“军属医保异地报销”流程,3天内就反馈办理节点;走访烈属时,发现烈士子女小雷面临“大学学费筹措难”,立即联合教育局对接“烈士子女学费减免政策”,一周内完成申请手续,还为其推荐勤工助学岗位;普法宣传方面,通过乡村“大喇叭”播报《烈士保护法》要点200余次,在社区讲座中解答“烈属荣誉证书补办”等疑问30余个,烈属熊大爷说“现在不仅生活有保障,连权益都有人主动提醒,很安心”。

从第一阶段超3万人次参与,到第二阶段覆盖5万余人,大竹县以“祭、育、实”三维发力,让英烈精神从历史文字变成生活中的精神养分,不仅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更用具体行动诠释了“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深刻内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