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办〔2020〕1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现将《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31日
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19〕19号)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做好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四化”同步推进,深度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城市群建设。以区域性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大竹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市功能转换,优化县域人口和产业布局,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建设,倾力打造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要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促进全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编制原则。采用上下联动的方式,按照以下原则开展编制工作,着力强化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区域的差异化发展和城市的宜居性。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严守生态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促进城乡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2.战略引领、严格管控。明确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全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上位规划刚性管控要求,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强化规划的管控约束作用。
3.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按照“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要求,推动区域生态共保、环境共治、设施共建、产业共兴。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科学合理城镇(村)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提升品质。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延续文化基因,突出地域特征、传统特色、时代风貌。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公共空间供给,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圈,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奠定物质与空间基础。
(三)规划期限。期限设定为2020年~2035年。以2019年为规划基期,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范围。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范围为大竹县行政管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大竹县辖3个街道、23个镇、5个乡,辖区面积2076.8平方公里。
(五)数据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以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调查、矿产、林草等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成果、遥感影像图为补充,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空间基准。
二、工作内容
根据自然资源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的要求,结合大竹县实际,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如下,最终以上级相关要求为准。
(一)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分析历年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布局特征和演变规律,总结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成效和问题。研究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内在联系和时空演变规律,识别国土安全、生态保护、资源保障、人居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研判未来一段时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变化形势与挑战。评价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潜力,明确资源环境短板和比较优势。以农用地集中连片度、农用地类型、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等为主要因素,开展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划分农业生产适宜等级;以影响国土空间开发的区位、人口、交通、产业和经济等为主要因素,开展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划分建设开发适宜等级。
(二)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发展定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人口城镇化目标、国土用途结构优化目标、指标体系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落实上级规划要求,提出跨区域衔接策略,加强与周边区域在生态治理、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等方面的衔接,在重大产业发展、城镇功能布局、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及邻避设施等方面的协调。确定2025年、2035年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并展望2050年国土空间发展愿景。
(三)县域专题研究。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问题导向、积极创新的原则,根据大竹县实际,针对重大问题开展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等10项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清单附后),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规划成果的提炼和政策建议的响应提供扎实基础,提高规划科学性。
(四)数据库。通过大竹县、达州市、四川省自然资源系统三级技术审查后,形成正式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建立报省厅数据库及报部数据库,包括符合省厅要求及部要求的标准格式矢量数据、栅格图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图层对照说明、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记录、数据库有关情况说明、资料清单等。并配合省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五)规划成果。1.规划文本。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国土空间现状和面临形势;(2)战略目标与格局;(3)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4)国土开发格局与管控引导;(5)国土保护格局与管控引导;(6)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部署;(7)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建设;(8)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附表:重大项目清单表。2.说明书。3.规划图集包括基础分析图、规划成果图、评价分析图。4.专题研究。5.其他资料。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搜集整合的现状资料、前期专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公众参与的纪要意见。
三、工作组织
成立国土空间规划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志超任组长,全面领导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继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编制中心,成员小组由自然资源、发改、规划编制、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经信、水务、生态环境、林业、统计、公安、各乡镇(街道)作为重要组成成员。
四、工作计划
按照2020年完成主要工作倒排计划,紧扣启动部署、调查研究、规划编制、论证上报等四个阶段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一)启动部署阶段(2020年3月底)。制定大竹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县城乡规划编制中心组织学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推进组织实施工作的业务培训。依法确定编制单位,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组。县政府落实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召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动员会。
(二)调查研究阶段(2020年4月底)。收集梳理基础数据和现有各类空间性规划资料。明确各专题研究要点、成果标准、承担单位,适时组织专家评审,形成系列专题研究报告集。邀请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专家担任规划咨询专员,科学设计规划思路,把控规划成果质量,落实规划指标,提高规划的实用性。
(三)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5月-2020年10月)。以专题研究成果为支撑,深化规划编制工作,补充开展部门和县域重点区域调研,完成规划文本和说明及图件绘制,形成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含规划文本、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和规划数据库等)并配合省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四)论证上报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 12 月)。广泛征求意见,多层次多领域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在规划区域内开展公示,对反馈意见进行补充调研,全面修改完善。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经县政府、县人大技术审查通过后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成果。规划成果经达州市、四川省两级技术审查后,按法定程序报批备案。
附件:1.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名单
2.《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清单
附件1
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志超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吴继承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成 员:
欧明川 县发改局局长
蔡建华 县经信局局长
练友兵 县教科局局长
李 亮 县公安局政委
沈 莲 县民政局局长
张俊杰 县财政局局长
黄远才 县人社局局长
邓良春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胥廷武 县住建局局长
袁秀炳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 轩 县水务局局长
熊德洪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林可胜 县商务局局长
禹华明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王方兵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黄章伟 县统计局局长
张兴华 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丁嘉禄 县综合执法局局长
喻志兰 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赵小花 县人防办主任
杨富钧 县规划编制中心主任
陈昱霏 县国资服务中心主任
陈思万 大竹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冬梅 县气象局局长
祝双洁 县消防大队队长
费代兵 县林业局局长
王 蔓 县园林局局长
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编制中心,杨富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编制工作完成后,领导小组自动撤销。
附件2
《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清单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估)专题。梳理现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成效和问题,识别国土安全、生态保护、资源保障、人居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对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建议。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专题。全面摸清全县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环境特征等资源禀赋特征,识别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三类功能指向的保护重要性与开发适宜性等级,分析现状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出资源、环境对农业、城镇发展的承载能力。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分析全县空间开发潜力,结合区域发展形势,提出国土空间利用情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3.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管控专题。在大竹县县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层面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县域层面划定中心城区及其他乡镇开发边界,并提出形态和规模进行指引。中心城区层面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指导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编制。
4.发展战略与区域协同专题。研究大竹的基础优势,以及大竹在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中的角色,从全国、加强对接成渝、川渝陕结合部、川东北经济区、达万一体化等五个尺度研究大竹构建立体全面开放大格局的路径,分析大竹可能承担的分工和职能,明确相应发展策略,支撑大竹大力创建内陆开放示范城市。
5.转型背景下城市功能与产业专题。落实《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研究大竹建设成渝经济区东北部重镇的功能产业支撑,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明确各类功能产业格局,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中功能产业部分的管控方式。
6.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专题。谋划自然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明确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管控目标、边界和要求,统筹协调各类要素保护,因地制宜制定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策略,明确重点修复区域,提高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7.城市景观风貌管控与城市特色文化传承专题。对大竹县文化发展脉络、文化形态、构成及辐射影响力进行全面梳理,专题提出大竹文化定位及文化精神价值。对大竹文化空间分布、结构、表现及空间演进进行调查,构建县域文化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提出大竹城市文化空间目标体系及发展策略,指引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文化彰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推动文化创新动力,丰富文化景观与功能外延。
8.耕地保护与国土综合整治专题。在耕地保护和国土综合整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法预测耕地需求规模,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坡度限制与集中连片度等因素,确定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区,提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并提出永久基本农田管制规则建议。从农用地土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四个方面评价土地整治潜力,提出土地整治策略。
9.综合交通发展专题。深入剖析大竹县域及对外交通系统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区域和省级上位和相关专项规划,预判交通发展趋势,明确大竹作为达州市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最终提出相应的应对和策略。
10.乡村振兴与村庄布局专题。结合最新乡村振兴政策要求,按照各村庄发展阶段差异性和发展模式差异性,明确乡村发展分类,确定乡村主导功能和等级结构;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统筹分配各村庄的建设规模,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形成高效增益的乡村建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