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的通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3-03-17
点击数:人次

​​《大竹县“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政策解读

竹府发〔2023〕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经开区管委会: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大竹县“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7日

前  言

     “十四五”时期,大竹处于国、省、市战略机遇叠加的政策窗口期,处于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处于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攻坚期,处于谋求突破、蓄势腾飞的蝶变期,也更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排头兵的关键决胜期。

       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我县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实施“城市北进、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奋力开启“繁荣美丽活力大竹”,根据《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规划立足大竹县实际,对“十四五”时期推进重点项目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大竹县推进重点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奋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

第一节  “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回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拼搏实干、奋勇争先,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综合交通、城乡融合、旅游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7%,其中,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达到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3.8%。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4︰52︰27.6优化到17.4︰38.5︰44.1。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5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3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3.7%、56.4%、30.8%、51.3%、5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78.9%、52.6%。

——工业经济量质同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户、净增50户,2020年实现总产值315.8亿元。竣工投产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1个,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户。经开区创建成省级经开区,川渝合作示范园区跻身全省100个重大项目,全省唯一县级体育产业园落户大竹,新建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覆盖区拓展至12平方公里,荣获全省亩均论英雄试点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投运,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从无到有、有中育新,牢牢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开工建设天宝智能产业园、众联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218个、总投资617亿元,竣工投产富士电梯、巨弘钢构等项目179个、总投资503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66户、超5亿元企业13户、超10亿元企业2户,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户,创建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工厂6户;川环科技A股成功上市,维奇光电反射式偏振光薄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荣获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

——服务业蓄力向好。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0.8亿元,是2015年的2.4倍。五年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8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62户。新(改)建城乡农贸市场17个,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246个;建成川东农贸示范园一期,商贸物流园跻身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开通电子信息产品物流专线3条;白塔水街、金利美城市广场、天泰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行。两次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成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景区4个,荣获全省乡村旅游强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5.6亿元、贷款余额233.1亿元,存贷比46.1%、净增3.1个百分点;荣获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全省商贸流通示范县称号。

——农业稳中有进。年产粮食稳定在60万吨,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建成特色产业基地80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培育全国农业产业化500强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户、市级23户。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38个。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县称号。

——基础设施有力夯实。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完成可研,城宣渝、大垫高速纳入省级规划。南大梁高速、达渝高速大竹南互通、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十大出县通乡联网路竣工通车,新(改)建国省干线155公里、农村公路1523公里,县域通车里程达4407公里。引水入竹项目正式签约,土地滩水库加快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水利工程477处,恢复灌面7.3万亩。新(改)建城乡供水主管网235公里、燃气管网172.5公里、110千伏高压变电站8座、5G基站194个。

——农村条件不断改善。五年间,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水利工程477处,恢复灌面7.3万亩。完成集中供水工程22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8%。农网改造2325公里。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73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1405户。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5个,新增耕地1.26万亩,供应建设用地7525亩,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建成乡村振兴省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10个,荣获全市乡村振兴先进县称号。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力实施1243战略工程及农业5+6工程,连续八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13-2020年)。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9.6亿元,较2015年增长36.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3元,较2015年增长56.8%;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2%。

——绝对贫困全面消除。投入扶贫资金29.8亿元,高质量完成省定贫困县摘帽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0802人稳定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678元提高到9129元。资助贫困学生6.9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749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5185户,九银村获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双靠近三融合经验荣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受到汪洋同志肯定性批示。3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3次跻身全省脱贫成效考核的先进行列,连续4年五个一帮扶工作综合评价为三落实现场评赛工作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环境质量稳定向好。201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整治成效被生态环境部和四川电视台宣传报道;2020年,大竹生态环境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大竹县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实现一升两降一升,即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五年提升;两降,即PM2.5和PM10平均浓度连续五年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的71.7%提高到90.2%;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优良率达90.2%;投入26.3亿元,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增城区雨污分流管网40公里,新(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47个、垃圾中转站41座,历年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销号;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从50%提高到75%,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8.3%。全县未发生一起水环境安全事故;大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06%;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荣获全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单位。

第二节  存在不足

一是受疫情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一批产业升级项目延迟或取消;

二是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项目前期推进周期较长,部分项目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难;

三是投融资机制亟待破题,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障碍,部分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后续项目难以为继;

四是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标杆性、引领性项目落地不多。

第三节  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从国际形势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博弈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世界经济遭遇大萧条以来最大幅度萎缩,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从国内形势来看,虽然外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变;中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省委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达州着力构建一核两翼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南拓城市发展战略。大竹县正处于国家和省市政策叠加、区域格局重塑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从大竹县情来看,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大竹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竹产业多样、干群合力、区位优越,是百万人口大县和工业大县、经济大县,是双城圈”“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前沿阵地;西渝高铁即将开工建设、达州新机场投入运行,动脉窦”“桥头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必须时不我待、快马加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力开创大竹发展新篇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央和省委高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要求达州加强与成渝双核联动,积极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和加速推进,资源要素呈现出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态势。达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两翼的北翼,同时地处沿江城市带和五带中的渝广达发展带,是连接成都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万达开)的样板地,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中,以3+3+N重点产业为优势,高效聚集一批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战略。作为实施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五个重点市州之一,达州市已有179个项目入库。同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22年,初步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培育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区域,并提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点任务。作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双核之一,以及被确定为四川省全省数字经济1+7+1重要支点,达州市在新基建、产业集群发展、城镇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推动全县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等多项重点任务。在区域创新布局提出了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创新链条提出构建工业‘5+1’、农业‘10+3’和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攻关环节,对达州市明确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主要目标指明了总方向,有利于实现优势产业资源的对接融合,助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西部陆海新通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大竹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战略动能。

第二章  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以重大项目增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引导各地形成更加均衡的投资结构,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我县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对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实施城市北进、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奋力开启繁荣美丽活力大竹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突出支撑引领、示范带动的原则。择优筛选支撑性强、带动力大、影响面广的重大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全县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支撑作用。

——强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既突出综合交通枢纽、重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又兼顾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和重大生态环保项目;既重点规划十四五实施的重点项目,又兼顾谋划十四五储备的重点项目。

——坚持严格准入、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把项目入口关,确保重点项目符合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条件,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把握量力而行、着眼长远的原则。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规划储备,在充分考虑我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前提下,按照2025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适当超前谋划、全方位谋划。

——力推智慧创新、生态优先的原则。全面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运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完善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服务群众的综合信息化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坚持综合交通建设、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和绿色发展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环节,促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底线、不碰红线,全面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5年,综合实力迈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实现两翻番、三提升、四突破两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冲刺800亿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20%以上;城市框架翻一番以上,30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三提升即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提升至12∶35∶53;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4%以上。四突破即城市规模和常住人口突破30平方公里、30万人1+2+N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5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保持年均高于全县的经济增长速度。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1+2+N集群挑起大梁,现代服务业迈上中高端,产业基础能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城市能级获得新跃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融合协调,达州—大竹相向发展新格局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市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市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城市品牌更加响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到更高水平,30高品质宜居县城骨架基本形成,县城带动、极点支撑、乡村振兴、城乡交融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

——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大竹、善治大竹、平安大竹实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发展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县重点项目规划732项,其中规划实施类489项,争取实施类131项,储备类112项,预计总投资2855.89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357项,总投资2078.34亿元,占总投资72.77%;产业发展项目172项,总投资584.59亿元,占总投资20.47%;重大民生与社会事业177项,总投资163.31亿元,占总投资5.7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26项,总投资29.65亿元,占总投资1.04%。

第三章  规划重点及“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突出补短板和调结构,聚焦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重大民生与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十四五期间安排重大建设项目732项,总投资约2855.89亿元。

1:大竹县十四五重大项目分领域情况表

序号

领域

项目数(个)

规划

实施类(个)

争取

实施类(个)

储备类(个)

总投资(万元)

投资占比(%)

合计

732

489

131

112

28558911.61

100.00%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57

200

100

57

20783402.89

72.77%

(一)

交通基础设施

212

74

88

50

19124771.2

 

(二)

城镇基础设施

111

98

8

5

1151479.62

 

(三)

水利基础设施

11

6

3

2

263547

 

(四)

农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6

6

0

0

82000

 

(五)

能源基础设施

17

16

1

0

161605.07

 

产业发展

172

130

24

18

5845918

20.47%

(一)

工业产业

60

46

8

6

1627250

 

(二)

现代农业

49

44

3

2

1018091

 

(三)

土地整理

4

4

0

0

106200

 

(四)

现代服务业

9

7

1

1

414500

 

(五)

旅游产业

34

16

9

9

1293800

 

(六)

城市开发

10

9

1

0

1042159

 

(七)

商贸及现代物流

6

4

2

0

343918

 

重大民生与

社会事业

177

141

6

30

1633120.22

5.72%

(一)

教育

66

64

2

0

190615

 

(二)

卫生

22

22

0

0

560240

 

(三)

文化广电体育

24

20

1

3

255510

 

(四)

乡村振兴

4

2

1

1

14500

 

(五)

保障性住房

11

9

2

0

308717

 

(六)

健康服务与

社会保障

50

24

0

26

303538.22

 

生态建设和

环境保护项目

26

18

1

7

296470.5

1.04%

 

第一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弘扬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大竹精神,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重大民生与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建设,不断补足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综合发展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奋力开启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建设新征程。

一、交通基础设施

紧紧围绕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按照大竹四铁四高速七干线交通骨架体系,坚持城乡和山前山后两个统筹发展大局,强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强、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品质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迈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重大成果,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安全环保、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本形成,川东北渝东北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铁路。主动对接国家、省、市的相关铁路建设规划,达到近期通南北、远期贯东西的效果,实现大竹高效快速的铁路客货运输对外通道。在全力抓好西渝高铁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大竹铁路网的规划研究,将大竹铁路网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示范区建设统筹谋划布局,提升大竹在区域铁路网中的地位,提升大竹铁路运输能力,促进大竹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把大竹建设成为双城圈示范区衔接的重要锚点。

根据四川省、达州市城镇体系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以及万达开相关规划,针对大竹县对内对外交通发展需求以及大竹县融入两大都市圈的现实需要,宏观规划布局三纵一横铁路通道网。三纵通道由西渝高铁、达州—大竹—垫江—涪陵货运铁路、达州—大竹市域铁路(万达开城际铁路)构成;一横通道为广安—大竹—梁平铁路通道。

重点推进西渝高铁工程建设,通过西渝高铁贯通大竹与重庆、达州乃至西安的衔接,并依托西渝高铁与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郑高铁、沪汉蓉高铁等与全国连通,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积极推进达州大竹垫江涪陵货运铁路、达州大竹货运专线铁路、达州开江开州万州梁平大竹达州环线铁路、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方案研究及前期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重庆邻水大竹达州宣汉城口万州货运铁路专线建设,科学谋划大竹垫江丰都武隆铁路支线铁路,努力实现大竹铁路建设历史性突破。

——航空。加快完善通用航空网络,积极谋划大竹通用机场,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新建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4个。

——高速。打通外部交通大动脉。以高速公路为主体,完善大竹县综合交通运输骨架,建设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提升县域综合发展能力,为大竹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科学规划,在现有G65包茂高速、G5515张南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形成一横两纵一连高速公路网布局。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城宣渝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打通大竹东部区域南北向高速公路动脉,实现大竹与宣汉、邻水等周边市县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大竹与重庆间的交通经济联系,服务地区经济建设;新建大(竹)垫(江)高速公路,形成大竹县城与东南部乡镇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将G65包茂高速、规划的城宣渝高速、G42沪蓉高速联系在一起,形成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大竹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对山后乡镇的交通互联;积极推进G65包茂高速公路大竹双马互通迁建工程,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国省干线。为提高普通国省道的道路等级、完善道路功能,进一步完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大竹县川东北渝东北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旅游资源开发,增强抗灾救灾能力,充分发挥干线公路功能,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以提升道路等级为重点,全力加快国道、省道、县道等交通路网的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县65%国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65%省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重点开展 G210、G318、S202、S404、S507、S508线新改建项目建设,加强对国省干线沿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大竹县与重庆、广安及周边主要城镇之间快速交通联系,推动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川东北渝东北一小时通勤圈、县域半小时经济圈。

——快速通道。启动大竹县竹阳—周家镇快速通道建设,采用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与60公里/小时的标准,二、三级相结合的公路标准开展建设,设计路基宽度1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加快修建达竹快速通道,采用双向6车道;积极推进西渝高铁站大竹站至大竹县城区快速通道项目建设,道路总里程7公里,实现大竹公路与铁路联通,带动大竹高铁片区建设。

——县道、乡道。加快落实乡镇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县域县道、乡道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交通运输能力。重点开展X185、X186、X187、X188、X189、X191、X192、X193、X194、X196、X197、X198、X199、X201、X202、X203、X204、X205、X206、X207、X208、X209、X210、X211、X214、X216线等新改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乡道Y001、乡道Y002等各类道路建设。

——集疏运道路。完善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加强不同层次路网衔接转换,满足沿线乡镇对外交通需求。加快推进大竹五峰山森林公园经观音镇至梁平区百里竹海旅游公路建设;实施观音镇至原双溪乡段道路建设;积极开展原新生乡至原双溪乡段道路建设;加快实施国道318线与石桥铺镇场镇连接区域至南大梁高速公路出口贯通;积极争取周家场镇道路外迁项目建设,形成外迁道路环线。

——农村公路及桥梁。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加快县域内重点县乡道的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升级,确保已承担县乡道运输功能的乡道、村道提升为县道或乡道,对部分县道、乡道进行沥青路面改造。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大竹县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启动月华镇爱国村道路建设、川心村道路硬化建设、光华村道路建设、河心村公路加宽及硬化、井岗村公路建设、九银村道路硬化等;有序推进2021-2023年脱贫村成效巩固村内道路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开展观音镇后河湾大桥、观音镇牛角滩大桥、月华镇井岗村桥梁、月华镇九银村桥梁、石桥铺镇滨河桥、庙坝镇八角庙跨河桥、庙坝镇兴庙桥等桥梁建设。

——优化交通枢纽站场空间布局。将大竹高铁站打造成立体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完善汽车客运站布局,加快推进汽车南站建设,启动北门汽车站迁建工作,科学规划为大竹北站,与高铁站有效对接;积极谋划大竹汽车东站,满足工业园区货运需求;全面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加强人口密集地区乡镇客运站和建制村招呼站建设,新改建村级招呼站200个;积极引导乡镇客运站建成集客运、物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

专栏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铁路。重点推进西渝高铁工程建设,通过西渝高铁贯通大竹与重庆、达州乃至西安的衔接,并依托西渝高铁与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郑高铁、沪汉蓉高铁等与全国连通,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积极推进达州-大竹-垫江-涪陵货运铁路,按照双线标准建设,线路全长350公里;新建达州-大竹货运专线,按照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双线标准建设,线路全长约65公里,建设内容包含路基、轨道、房建、电力等相关工程;新建达州-开江-开州-万州-梁平-大竹-达州环线铁路,线路全长200公里;新建大竹-垫江-丰都-武隆铁路支线建设,线路全长280公里;新建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线路全长120公里;新建重庆-邻水-大竹-达州-宣汉-城口-万州货运铁路专线,全长360公里,按双线标准建设。努力实现大竹铁路建设历史性突破。

2航空。完善通用航空网络,积极谋划新建大竹通用机场1座及相关配套服务保障设施;新建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4处,每处按直径约20米的标准建设。

3高速。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城宣渝高速公路(大竹段)建设,总里程42.1公里;新建大(竹)垫(江)高速公路(大竹段),总里程32公里;积极推进G65包茂高速公路大竹双马互通迁建工程,新建单喇叭高速互通出口,互通连接线约0.6公里,匝道约2.4公里,站前广场及收费站房等设施。

4国省干线。新建达渝高速公路大竹南出口至G210线连接线,路线全长15.99公里,设计路基宽度23米,时速为60公里/小时,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加快实施G210线达川界至大竹县月华镇段改造工程,路线全长21.03公里,路基宽22.5米,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积极推进G210线大竹县至欧家镇段改造工程,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造32公里;积极开展达渝高速公路大竹北出口至G318连接线工程,路线全长10.688公里,路基宽度23米,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有序开展S202大竹县安吉乡至四合镇(邻水界)段改建工程,道路全长86公里,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8.5米;实施S404达州市大竹县莲印至金鸡段和石子镇至垫江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18公里;加快实施S404竹阳街道(大竹县)-大义乡(渠县)升级改造工程,大竹境内连接S404,经竹阳街道、杨家镇、清河镇、柏林镇,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36公里;加快实施庙坝镇(大竹县)广安达州界-观音镇(大竹县)川渝界升级改造工程,新改建道路里程57公里;开展文星镇(大竹县)广安达州界-天城(大竹县)川渝界升级改造,改造道路里程37公里;合理打造省级联网路建设,道路全长40公里。

5快速通道。启动大竹县竹阳街道-周家镇快速通道建设,采用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与60公里/小时的标准,二、三级相结合的公路标准开展建设,设计路基宽度1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建达竹快速通道,采用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加快推进西渝高铁站大竹站至大竹县城区快速通道项目建设,道路总里程7公里,实现大竹公路与铁路联通,带动大竹高铁片区建设。

6县道、乡道。加快落实乡镇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县域县道、乡道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交通运输能力。重点开展X185、X186、X187、X188、X189、X191、X192、X193、X194、X196、X197、X198、X199、X201、X202、X203、X204、X205、X206、X207、X208、X209、X210、X211、X214、X216线等新改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乡道Y001、乡道Y002等各类道路建设。

7集疏运道路。加快推进大竹五峰山森林公园经观音镇至梁平区百里竹海旅游公路建设,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30公里;实施观音镇至原双溪乡段道路建设,道路全长2.67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开展原新生乡至原双溪乡段道路建设,全长7.05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快实施国道318线与石桥铺镇场镇连接区域至南大梁高速公路出口贯通;积极争取周家场镇道路外迁项目建设,形成外迁道路环线。

8农村公路及桥梁。加快启动月华镇爱国村道路建设、川心村道路硬化建设、光华村道路建设、河心村公路加宽及硬化、井岗村公路建设、九银村道路硬化等;有序推进2021-2023年脱贫村成效巩固村内道路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开展观音镇后河湾大桥、观音镇牛角滩大桥、月华镇井岗村桥梁、月华镇九银村桥梁、石桥铺镇滨河桥、庙坝镇八角庙跨河桥、庙坝镇兴庙桥等桥梁建设。

9枢纽站场。加快启动大竹汽车北站、大竹汽车东站、乡镇汽车中心站、大竹县东区公交首末站建设项目、石河镇客运站建设项目,积极引导乡镇客运站建成集客运、物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

10其他附属。加快推进大竹县公路养护段沥青砼拌合站外迁、交通综合执法服务中心(职业考试中心)、丝茅坝超限检测站迁建工程。

 

二、城镇基础设施

紧紧围绕一主三副、一带多点的城镇总体发展格局,按照一环两轴五区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为目标,加快实施城市北进、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握好地上与地下、生产与生活、需求与时序的关系,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拓展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

——市政道路。实施城市北进战略,开创城乡联动新局面。对接达州南拓战略,多规合一制定城市北进规划;推进城市路网互通互联,完成竹凤大道建设,加快环城路、国道210线改造,规划迁建达渝高速双马互通、绿竹大道、锦绣大道和白沙路延伸线,景城相融、功能配套,建设北部新城,形成一环双轴、两城五区城市格局。推动与毗邻区县(集镇)路、产、城协同发展,重点支持周家综合型场镇、石河现代新型小城市、庙坝全域旅游强镇和融入重庆发展前沿阵地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形成一主三副、一带多点城乡联动新格局,加快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给排水。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加快推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月华镇光华村人畜饮水工程;有序推进省级试点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开工建设大竹县观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污泥处置设施;实施大竹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各污水厂感知系统、现场自动控制系统、现场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管理端建设;加快推进引水入竹工程建设,合理解决大竹饮水问题;实施大竹县城市供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新建城市污水干管;开展大竹县益康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工程,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加快实施东柳醪糟公司地下管道搬迁工程;积极推进东柳河辖区污水支管网新(改)建及乡镇污水设施建设项目;科学谋划石桥铺镇、清河镇、杨家镇、文星镇、安吉乡和永胜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工程项目,新建(维修)乡镇污水管网。

——供气。沿竹凤大道和国道外迁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60公里中压管网建设和老旧燃气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智慧燃气建设。建立健全天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合理布局CNG、LNG加气站建设。推动乡镇加油站、加气站改造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大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尽快运营投产,大力推广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

——城镇综合基础设施。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提升道路质量和绿化美化水平,打造一批管理精细、质量过硬、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停车场(库、位)布局,创新城市停车管理,加强停车综合治理,优停车收费管理办法,缓解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加快各乡镇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园区基础设施。以服务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和旅游开发区发展为重点,改建县城和大型乡镇重点经济网络公路,稳步推进重要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和旅游开发区等节点通硬化路建设,加密县域路网覆盖范围;开展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完善园区道路、标准厂房和场地建设。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大竹中学315校区、大竹县汽车南站、旅游景点、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等重要场所筹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能源体系建设。

专栏2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市政道路。加快实施东区干道续建项目;继续推进巴国古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安居路北段,道路长544米,宽20米。六一路长1100米,宽24米。支路长293米,宽24米。巴国路长890米,宽16米。巴国一路长380米,宽16米;加快实施创新路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新建创新路长660米,宽24米。东湖一路长540米,宽30米。东湖二路长440米,宽24米。东湖三路长240米,宽24米;积极推进大竹县欣竹路建设,新建道路长1250米,宽21米;开展白塔路建设项目,新建道路长1342米,宽36米;加快建设北湖路,新建道路长738米,宽30米;实施金山一路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新建绿竹路,道路长1087米,宽30米;实施沙桥路建设项目,新建道路长1657米,宽24米;新建松湖路,道路长841米,宽24米;修建体育大道北二段,新建道路长419米,宽50米;修建文体路东段,新建道路长1250米,宽24米;实施物流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新建道路两条,道路分别长408米,宽24米和长410米,宽15米;开展香樟林片区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道路一段长1220米,宽24米。道路第二段长500米,宽24米。道路第三段长1100米,宽24米。道路第四段长930米,宽24米。同步完成相关市政设施工程电力线路7500米,天然气管网7500米、自来水管网7500米等;新建幸福北路延伸段,新建道路长300米,宽24米;实施云台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二期建设项目,新建朝阳路、明月路 、前进路等相关市政配套设施;新建竹凤大道北延伸段,新建道路长1079米,宽50米;实施竹凤大道南延伸段工程建设,新建道路长324米,宽50米;新建竹湖路,新建道路长1275米,宽24米;积极开展庙坝场镇清水河流东岸滨河路建设;有序推进党校支路、文新南路、翠安路、育新路、竹中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改建大众社区、白塔社区和西城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

2给排水。加快推进月华镇光华村人畜饮水工程;有序推进省级试点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改造940米排水管;开工建设大竹县观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建日处理量30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大竹县乡镇污水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污泥处置设施,达到污泥处理量120吨/日;实施大竹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新建各污水厂感知系统、现场自动控制系统、现场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管理端建设;加快引水入竹项目建设,新建达州市城市供水(配水管网)二期工程,十里水街至中坝大道给水管道7.8千米。扩建一座7.5万吨/日处理能力水厂一座,新建中坝大桥至达州大竹交界处配水管道37.6千米,配套建设空港新区加压站一座。铺设70余千米管道输送净水至达州空港新区、大竹县城。新建(扩)建3座大水厂,新建改造输水管网2800公里,新增供水能力12.6万m/d,水源地生态修复30公里;实施大竹县城市供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新建城市污水干管、改造、清淤42公里及附属设施,改造输供水管网320余公里;开展大竹县益康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工程,进行提标升级改造,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实施东柳醪糟公司地下管道搬迁工程;积极推进东柳河辖区污水支管网新(改)建及乡镇污水设施建设项目;科学谋划石桥铺镇、清河镇、杨家镇、文星镇、安吉乡和永胜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工程项目,新建(维修)乡镇污水管网。

3供气。沿竹凤大道和国道外迁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60公里中压管网建设和老旧燃气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智慧燃气建设;实施胡竹线、双竹线天然气管道改线工程;开展LNG新能源建设项目。

4安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竹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大竹县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大竹县中医院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和大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大楼、物资保障用房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大竹县中型人防疏散基地建设,新建中型人防疏散基地、疏散指挥区、临时安置区、物资储备区、医疗保障区、交通中转区、疏散道路。

5城镇综合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停车场(库、位)布局,创新城市停车管理,加强停车综合治理,优化停车收费管理办法,缓解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加快各乡镇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观音、周家、石河、石桥铺、北城城中村、大竹城区等大型乡镇和城区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休闲广场等建设;推进城区小街小巷硬化、路灯维修、绿化等。

6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实施经开区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鼎泰陶瓷综合安置房150套;新建石河建材园区道路,建设宽30米、长6000米的园区主干道;新建锦秀大道维奇段长376米、宽40米,新建创业大道川粤段长395米、宽24米,新建成功大道川粤段长800米、宽30米,新建东湖大道川粤段长1000米、宽30米,新建经开区大门两座;新建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区、公共服务区、公共资源交易区、规划展示区、惠民帮扶区等,总用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429.51平方米;新建园区西北片区截污干管6.37千米;实施园区南区胡竹线天然气管道搬迁工程,改线总长度3.24千米;新建科技路南延段道路工程,新建道路300米;开展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完善园区道路、标准厂房和场地建设。

 

三、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基础设施。坚持大中小微并举,突出强监管与补短板并重,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完成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一期、二期工程、东柳河城区段治理工程;实施引水入竹工程,加快推进村镇全域供水,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滩水库建设;落实河(库)长制,保护水环境,抓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实施乌木滩水库、同心桥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实施乌木滩、同心桥水库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积极推进龙潭水库渠系配套后续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水资源运用综合效益。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新建小型水库3座,完成小型水库病险整治38座,完成东柳河、东河、铜钵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力建设智慧水利。

专栏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新建小型水库3座,完成小型水库病险整治38座,完成东柳河、东河、铜钵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力建设智慧水利。实施大竹县引水入竹项目,启动引水入竹项目建设相关工作,以及进一步优化方案;改扩建小型水库;实施泉家坝-乌木滩-东湖连通工程、护城河水环境提升工程、北湖(东柳河)湿地工程、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土地滩水库建设;新建5座小型水库,包含新建大坝、放水设施、溢洪道、管理房等附属设施,防洪抢险公路和渠道;实施泉家坝管道连通工程、东湖水库水环境治理工程、护城河水环境提升工程和北湖工程;开展东柳河全流域防洪治理,解决该流域水利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加快实施大竹县凤凰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四、农林基础设施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工作,巩固完善农村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治田间生产便道和农村机耕道,推进田网、渠网、路网和电网四网配套,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主要范围,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宜机作业为目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高标准农田18.5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96万亩。建成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的高标准示范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以镇(乡)、村两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专栏4农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大竹县域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开展大竹县高明优质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创省级)、大竹县石河香椿现代农业园区(创省级)、大竹县铜锣山白茶现代农业园区(创省级)、大竹县乌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创国家级)、大竹县月华糯稻-醪糟现代农业园区(创国家级)、大竹县竹阳苎麻现代农业园区(创省级)创建工作,加快新修园区道路,新建育苗中心、产地加工厂、农机库棚、农产品储存仓库、停车场、农村公厕、休闲亭、休闲广场、农家乐、文化展示体验中心等。

 

五、能源基础设施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力事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衔接,确保电网建设与重点项目建设、重要区域发展同步,电力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加快城乡电网联网和输电线路、变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110KV、35KV、10KV的变电站/主变/总容量/线路的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启动新建22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总容量480MVA、220KV线路2条,总长度62千米;新建与改造110KV变电站5座,主变5台,总容量193MVA、110KV线路6条,总长度88千米;新建与改造35KV变电站9座、35KV线路8条,总长度108千米;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71千米、配电变压器1410台,总容量186MVA;新建与改造低压线路3329千米、户表285612户,以及农网通信完善工程、继电保护装置改造工程、无人值班变电站工程。

专栏5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启动新建22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总容量480MVA、220KV线路2条,总长度62千米;新建与改造110KV变电站5座,主变5台,总容量193MVA、110KV线路6条,总长度88千米;新建与改造35KV变电站9座、35KV线路8条,总长度108千米;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71千米、配电变压器1410台,总容量186MVA;新建与改造低压线路3329千米、户表285612户,以及农网通信完善工程、继电保护装置改造工程、无人值班变电站工程。

2油气及新能源。按照十四五规划,新建加油站、CNG加气站7座,新能源充电站10座,分散式充电桩500个。

 

六、信息基础设施

——大数据:加快布局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建设大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大数据全面赋能和推进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渗透,加速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华为智慧城市项目,启动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城市大脑项目,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建设智慧大竹线上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未来社区。

第二节  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园区引领、首位支撑、集群辐射的工业发展格局、5+6现代服务业体系和5+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

一、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互动,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农业集聚集群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紧盯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融入双城圈重庆极核,做好配套文章、发展配角经济,构建园区引领、首位支撑、集群辐射工业发展格局,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1 2 N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以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全县工业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重点产品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组织形式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转变、发展动力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力支撑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能源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海螺水泥、中国建材、鼎泰陶瓷、全新能源等企业,狠抓工业节能,强化清洁绿色生产,重点发展特种水泥、装配式建筑,聚力打造省级水泥生产示范区和省级陶瓷建材示范园区。继续深化煤矿分类处置工作,大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加快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深加工能力,促进煤炭与油气、石化协调发展,统筹多种化石能源利用,实现能源建材产业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打造新型能源建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专栏6 工业产业发展格局

一核两带六集群工业发展格局。一核:以省级大竹经开区为核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园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参与达州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川东北渝东北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两带:向南推进以庙坝为重要节点的融入重庆经济带,向北推进以石河为重要节点的临空港高铁经济带;六集群: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能源建材产业集群、轻纺鞋服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全力争取广东大竹商会电子产业园尽快落地建设。招引集成控制、灯光控制、电子元件及组件、电子导航、电子电路制造,充电器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光电子器件、汽车音频视频等电子类生产企业,大力培育维奇光电、鹏翔电子、天宝锦湖等入园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光学薄膜、数据连接线、智能燃气表、水表及物联网燃气表、计算机元器件等产品升级、集聚化发展。逐步发展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整机设备制造产业,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

——数字经济。加快布局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建设大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大数据全面赋能和推进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渗透,加速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华为智慧城市项目,启动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城市大脑项目,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建设智慧大竹线上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未来社区。

——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承接成渝两地、沿海发达地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依托达州首家上市公司川环科技,加快建设川环配套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橡胶管生产基地;依托富士电梯,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依托重庆整车生产产业链,做大做强汽摩零配件产业,强链引进自动变速器、散热片、片式电阻、电感、电源适配器、液晶驱动线、高压线板材、光交叉连接设备等汽摩关键零部件和配件生产企业,打造重庆汽摩产业配套基地。补链引进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动汽车、机器人、芯片、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交通装备、机器视觉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延链发展LED、导电硅胶等相关产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玉竹麻业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技术创新和联合应用开发,打造世界级苎麻纱线,推动在高端服饰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建设中国苎麻纺织产业园,做大做强苎麻纤维、竹原纤维等先进轻纺材料;加快发展先进建筑材料、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基础材料,培育发展新型显示材料、硅氟胶、智能纤维、电子专用材料等前沿战略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轻纺鞋服产业集群。依托361大竹鞋服产业园、川粤国际皮鞋城、四川体育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丝绸、家纺、服装、制鞋等关联产业,大力发展苎麻纤维、竹纤维、蚕丝等天然纤维服装业,建设全国苎麻产业基地和全国苎麻集散交易中心,打造全国苎麻面料和成衣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苎麻博物馆、竹文化博物馆,打造中国天然纤维服饰之都。完善创意、设计、创新、品牌、营销等产业服务体系,优化轻纺鞋服供应链产业链生态环境,鼓励企业筹办鞋业大会、鞋服展会、鞋服秀等时尚会展和国际国内专题研讨会,深化推进时尚创意和轻纺鞋服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轻纺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赋能。繁荣大竹轻纺鞋服市场,促进轻纺鞋服产业时尚化、链式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专栏7  工业产业建设项目

加快实施河心村制药厂、四川中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月华镇食品工业园、机电制造园、大竹百节机场沿线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区智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川东电缆环保智能电缆生产线建设项目、川环科技高性能胶管总成生产基地、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B区,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大竹县绿源木业科技有限公司-B1阻燃装饰材料研发项目、富圣纸业10万吨瓦楞纸生产线扩能建设项目、巨宏钢构二期、三亿钢构轻钢房屋研发设计技改扩能项目、石河建材园、顺鑫农业粮食产业(物流)项目、四川阿唐卤坊唐鸭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扩建、天宝锦湖节能电源二期项目、万达开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区、西班牙技术火腿发酵库、小微企业园、玉竹麻业三期(苎麻新材料)项目、月华食品园、玉竹麻业苎麻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年产20万吨瓦楞纸及纸箱包装生产线项目、年产40万方板材及砌块、达州市品美科技有限公司、大竹塑胶模具生产项目、深圳峰峦图像(达州)大竹物联影像项目、四川新胜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终端建设项目、遥控器研发生产项目、四川新象瓷业有限公司悬式复合绝缘子生产项目、重庆兴皓泰(达州)大竹盖板玻璃、液晶模组总成及大尺寸触摸屏项目、达州友为SMT贴片智能制造车间建设项目、重庆安连普(达州)大竹电子产品、塑胶和五金制品生产项目、361(达州)大竹鞋服产业园项目、重庆慧瞳(达州)大竹光学镜头项目、大竹县成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贵州新蓝天(达州)大竹钢结构生产项目、川渝德联汽贸城项目、山东鼎丰木材(达州)大竹生态板材生产项目、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批发建设项目、深圳市荣微(达州)大竹5G产品生产项目、深圳汇瑞通(达州)大竹智能终端配件生产项目、贵州安顺非凡(达州)大竹显示屏生产项目、深圳永一智控(达州)大竹终端产品生产项目、深圳常开(达州)大竹智能小家电生产项目、深圳泓顺龙(达州)大竹手机配件生产项目、深圳汇宇天成(达州)大竹手机整机生产项目、重庆宝格科技(达州)大竹电子材料项目、深圳昊利(达州)大竹工程塑胶生产项目、重庆津油(达州)大竹玻璃盖板生产项目、东阳安凯(达州)大竹磁性材料生产项目、天宝锦湖绿色节能电源智慧产业园、惠州市安浦联电子有限公司印制电路板生产项目、瑞安运开汽车部件生产项目、深圳富明(达州)大竹精密零组件项目、深圳日东昇(达州)大竹电子连接线项目、东莞沃盟实业(达州)大竹手机配件项目、四川伦骄中转仓储(达州大竹建设项目、广州惊鸿综合服装(达州大竹生产项目、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智能终端产城融合建设项目、大竹县欣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厂房扩建建设项目、利森水泥水泥熟料库技术改造项目、广东客商苏鹤明达州大竹内衣生产项目、四川英诺维(达州)大竹真空玻璃生产项目、金槐初加工建设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建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庙坝镇花桥村净化矿泉水厂等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

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协调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苎麻、糯稻、茶叶、香椿、蚕桑、粉葛、黑花生、中药材、林果等特色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竹、苎麻、香椿、糯稻、白茶五张名片,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五大产业,努力提升现代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支撑能力和建设水平,全力构建现代农业5+5+3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示范创建,加快培育大竹造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一批竹字号地理标志品牌。

专栏8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现代农业5+5+3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竹、苎麻、香椿、糯稻、白茶五张名片,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五大产业,努力提升现代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支撑能力和建设水平,全力构建现代农业5+5+3产业体系。

——五张名片建设。

竹产业:加快建设竹产业强县。建设竹海湿地公园、竹博物馆、竹林示范带、翠竹长廊,升级打造五峰山公园及其周边竹林人家。用好明月山300万亩竹海资源,联合梁平区申报中国白夹竹之乡,全力打造巴山大竹海

苎麻产业:立足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中国苎麻之乡全国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世界苎麻之都。在山前区建设210线种植带、318线种植带、高速公路种植带、竹庞路种植带等四条优质苎麻种植带,在山后各个乡镇坡地和旱地建设苎麻防治水土流失示范区,打造苎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功能区,促进苎麻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积极争创苎麻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巩固全国苎麻产业一县一业重点县建设成果,做大做强大竹苎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香椿产业:以石河为香椿产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月华、清河、杨家、川主、永胜等乡镇,建设香椿基地13万亩。推动大竹中国红香椿基地基因库建设,做大做强大竹香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糯稻产业:以月华为糯稻核心产业区,以建设醪糟小镇为契机,带动石河镇、柏林镇、文星镇、石桥铺镇等重点乡镇,稳步扩大糯稻种植面积,建成有机糯稻基地。加快推动糯稻—醪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建成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携手垫江、梁平建设40万亩糯稻(醪糟)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大竹糯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白茶产业:以团坝白茶基地为核心区,建设铜锣山、华蓥山、明月山三条白茶产业示范线,打造大竹白茶产业川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带,以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打造四川省大竹白茶现代农业园区。

——五大产业建设。

粮油产业: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持续稳定优质稻、双低油菜、玉米、薯类等保供给作物播面,大力发展黑五类等地方特色小杂粮,发展产业集群,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乡村区域整体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水平,建设粮油产业标准化基地。

畜禽产业:健全完善现代畜禽繁育体系、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动物卫生监督和疫病防控体系以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生猪、家禽、肉牛和肉羊等畜禽的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抓好生猪生产恢复,确保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推广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及健康养殖模式。

蔬菜产业:集中连片建设藠头标准化生产基地、高山蔬菜基地、调味椒生产基地、莲藕基地、设施蔬菜基地、蔬菜育苗基地等六大蔬菜基地。

水果产业:实施果树高质量发展与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推进优质水果三区一带一基地(明月山万亩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区、铜锣山万亩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区、华蓥山万亩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区、210国道沿线万亩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带、城郊万亩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基地)建设。

水产养殖产业:建设国家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带。加强大竹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打造生态农业主题公园,落实长江禁捕举措,积极创建国家、省级鱼米之乡现代水产园区。

——三大支撑体系建设。

现代种业:以争创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现代种业芯片驱动作用,推进种业创新,加强种植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绿色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扩大良种种植面积。开展种养技术攻关及应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营养杯育苗、植物组织培养、反季节蔬菜育苗等种养技术。建设大竹县优质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玉米科研育种、苎麻科研育种、香椿母本源、小龙虾人工繁育五大种业基地。

现代农业装备: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着力解决丘陵山地机械化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装备短板,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械,加大对绿色增产机具补贴力度;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推进循环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强病虫害田间观测和土壤墒情及质量检测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宜机化水平,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着力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加大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开展提灌设施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示范建设。

现代烘干冷链物流:建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3个,每个乡镇建设乡级冷链物流中心1个,建成贯通县、乡、村三级,功能互补、互为支撑,上下游无缝衔接的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冷链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设施能够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需要,全县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5%。扶持冷链物流运输企业,推动农产品产后预冷、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等全程冷链发展。

专栏9 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项目

1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项目。新建河心村中药材基地;新建望江社区香椿交易市场;加快实施大竹县苎麻新材料产业项目、大竹县环保生物菌剂生产项目;在石桥铺镇工业规划用地区内打造万达开经济圈小微创业园;建设土地滩后扶产业示范园,持续壮大后扶产业;建设以竹产业为核心工程、配套1个以上关联产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在园区建设2米宽以上的生产作业路20公里。新建蓄水池1万立方米以上。康养旅游、技术创新、科技推广等符合规定。建成园区内市级龙头企业2个以上、省级示范社或家庭林场2个以上;在石桥铺镇指挥村、天桥村打造2000亩水产、生态种植农业示范园;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新建保障畜禽原种场建设,新建1万平方米畜禽良种繁育场;建设县级大型洗消中心1个;建设5万头牛羊屠宰场1个;新建年产10万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心1个;建设年产能30万吨肉品加工厂1个;新建年处理1万吨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年出栏1000头生猪当量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

2打造明月山川渝优质粮油基地。2021年建设优质稻示范基地20万亩,优质油菜示范基地15万亩,以后每年水稻示范基地递增2.5万亩,油菜示范基地每年递增1.25万亩。到2025年建成优质水稻示范基地30万亩,油菜示范基地20万亩。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优质水稻单产可达到600公斤,总产达到18万吨,可实现产值5.4亿元。优质油菜单产可达到200公斤,总产可达到4万吨,可实现产值2.4亿元。

3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项目建设。预计到2022年力争全县制种面积达4万亩以上,实现一乡一品,全力推动水稻制种基地高质高效创建,提升基地持续供种能力,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种子生产基地。种子单产由228公斤提高到250公斤,亩增22公斤。到2022年全县新增生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583.6万公斤。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 制种大户的模式,带动制种适度规模化经营,全方位、多渠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21-2022年新增制种基地2万亩,完成8000亩田型调整,新建14000米排灌渠系,新建田间耕作道路30000米,新建工厂化育秧室1个,新建种子初加工房1000㎡,新增现代化农机具1000台套,到2022年,实现制种专合社达10个,家庭农场20个,50亩以上制种大户200户。

4川渝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川渝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大竹是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和四川省45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全县蔬菜种植21.5万亩,产量达52万吨。建设常年蔬菜基地建设1.6万亩,建设外销重庆蔬菜市场商品蔬菜基地7万亩,到十四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产量达58万吨可促进全县人均增收150元以上。

5世界苎麻之都创建。拟建设标准化苎麻基地20万亩,新建苎麻精深加工线2条,建设新品种及苎麻综合利用研发中心1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8个,其中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建立产学研联合工作站1个;建立标准化制种基地1个;建设苎麻文化村或文化馆1个,打造苎麻文化长廊,建设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建立全国苎麻交易中心1个,打造集农旅文一体的万亩苎麻经济带。

6开展石桥铺镇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面积1200亩,包括冷水鱼养殖区、房车露营基地、莼菜园、镜泊溪渔业景区、荷花园。

7明月山川渝协作核心示范带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依托明月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以粮油、白茶、香椿、优质道地中药材等产业为核心,开展智慧农业建设。主要建设数字农业信息资源、产品资源、过程控制、订单生产和销售、水肥一体化、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等信息化平台,配备温控系统、自动滴灌施肥系统、太阳能大棚、自动耕地播种收割机器、数字控制中心,配套房屋道路提灌蓄水,通信电力全系设施设备,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劳动力投入,有效降低单位成本。建成后可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提供智慧农业样本,同时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川渝协作示范带提供支撑。

加快实施大竹特色农业川渝合作高效示范带、川东渝北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大竹县粮油(糯稻)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苎麻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石河香椿现代农业园区、大竹白茶明月山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厕所革命建设项目、美丽场镇(庭院)工程、大竹县铜锣山、明月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竹县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竹-梁平合作示范园)、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创建工程、大竹县农机改造提升项目、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示范县建设项目、大竹县2022-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年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年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妈妈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妈妈镇白茶基地建设项目、长乐村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三、土地整理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工作,巩固完善农村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治田间生产便道和农村机耕道,推进田网、渠网、路网和电网四网配套,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主要范围,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宜机作业为目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高标准农田18.5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96万亩。建成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的高标准示范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以镇(乡)、村两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专栏10土地整理项目

开展大竹县安吉乡繁荣村、红岩村土地整理,建设规模1.3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实施大竹县高穴镇红花村和官家村土地整治,建设规模1.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推进中华镇中华村和玉皇村土地整理,建设规模0.92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对全县31个乡镇(街道)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项目区农村旧宅基地、附属林盘、附属设施进行补偿和整理复垦,对安置点用地进行补偿。

 

四、现代服务业

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金融服务、文体旅游等五大支柱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竹城美食、家庭社区、医疗康养、绿色交通等六大成长性服务业,构建5+6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省服务业强县。力争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一)现代商贸服务业

实施商业贸易转型发展工程,以主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提升商贸集聚形态,着力构建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交易大市场、乡镇综合贸易市场、专业市场等多功能商业贸易体系。积极争创1条以上省级商业步行街,力争2025年商业贸易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构建城市新型商圈体系。围绕一环两轴五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商圈环境,提升商圈功能,继续做强煌歌、金利多、北城、东柳、东湖五大商圈和商贸物流园,推动智慧商圈示范试点;推动行政中心北迁,鼓励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竹修建大型综合体、高端酒店,高品位、高规格打造白塔新商圈;做好高铁站周边商务配套规划,形成集高端商务、会展、消费、服务等功能的新型高铁商圈;引导商贸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品牌运营商的合作,引进国内外轻奢品牌和高端商品,打造进口消费市场,为商圈注入更多的国际元素;加快推进东南门旧城改造,打造大竹特色老街;完善农贸市场、农资市场、超市、综合批发市场等基础商业设施;加快推进大竹商贸物流园二期、川东农贸示范园二期等重点商贸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川东北渝东北一流的家具建材市场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高规格、高标准打造汽摩园(二手车综合交易市场)、农特产品展示展会经济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支持各乡镇打造集镇商圈,鼓励打造庙坝、石河、杨家、周家、石桥铺、观音、文星等多个商贸重镇,提质增效集镇商圈。

——提高商贸供给质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龙头企业,推动高端商业向品牌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发展;积极参加知名服务企业(品牌)达州行活动,支持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批发市场触网升级;积极发展本土品牌的社区连锁便利店、蔬菜直销店、快递服务等便民商业网点;活跃农副产品交易、活禽交易、花鸟交易等专业市场;培育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农家店服务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小程序、直播、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提供云逛街体验式服务场景;鼓励发展新零售;推广使用银税合作网络平台,鼓励统一开票、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统一入统。

——培育发展电商经济。巩固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项目成果,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大力培育位置服务、数据应用、电子票据、创新研发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支持电商产业集聚区积极构建集法务咨询、品牌推广、产销对接、双创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围绕大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提供满足农村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全国网上年货节、川货电商节等活动。

(二)现代物流业

紧扣川东北渝东北区域重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实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县物流产值突破2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5%左右。

——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大竹商贸物流园二期、川东农贸示范园二期建设,完善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推进大竹保税仓建设,配合达州推进成渝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平台建设,实现跨境贸易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大竹果园港无水港,打通渝新欧物流通道。加快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支撑的城乡配送体系,提高仓储、中转及配送能力。优化电商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快递智能货柜进社区、快递下乡和城乡邮政网点建设,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促进物流业态创新升级。建设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物流园区提供供应链设计、设备租赁、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电子产品等专业物流。

——培育引进支撑性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培育1家以上亿元级物流企业,2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引进京东、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在竹设区域中转站。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推广使用绿色物流设施设备和包装,推进物流设施设备循环共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引导全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进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入园标准化建设,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管理。

(三)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业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主体培育,创新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区域科创高地,力争到2025年,新增两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2亿元。

——培育科技研发主体。加强科创空间建设,大力扶植多种类型孵化器的发展。聚焦工业六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生产技术、技能和工艺改进与产品创新研发服务。培育和完善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体系,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信息利用、专利许可转让、专利诉讼维权、专利质押融资等服务业发展。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建立具有科技项目组织、项目评审、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决策咨询功能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建立具有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检验检测企业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

——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以华为5G协同布局为引领,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推动落实企业上云行动,培育基于大数据的数字信息服务。鼓励数字创意产业与生产制造、科技研发、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医疗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增加数字内容供给,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以建设数字规划馆为契机,发展电子竞技、VR旅游、AR营销、数字文博、智慧广电等多元化消费体验。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和5G高新视频,发挥网络视听平台和产业园区融合集聚作用,贯通内容生产传播价值链和电子信息设备产业链,联动线上线下文化娱乐和综合信息消费,构建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局。健全数字规则,逐步完善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四)金融服务业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北城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川东北渝东北毗邻区域金融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5亿元。

——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主体队伍。大力开展金融招商,引进银行、保险、证券、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理服务、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入驻北城新区金融聚集区。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地方法人金融组织。支持银行业机构下沉金融服务,对银行业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实施准入鼓励,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

——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推动大竹农商行不断优化法人治理机构,做大资产规模,提升监管评级;稳固提升大竹农商行融资领域主力军地位,每年新增贷款余额占比力争达到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的30%。有序发展村镇银行,积极引进有资质、有意愿的商业银行在大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强化服务监管。落实好《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施意见》(竹府发〔2019〕12号)精神,加大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支持力度。实施大竹农商行、渝农商村镇银行升位攻坚计划,鼓励两行到县域外设立分支构。

——持续健康发展保险服务业。全面加强政保类保险市场的统筹和规范,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我县保险公司规范发展保险业务。稳步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推广普及大病保险,着力推动民生保障保险,创新发展商业性保险,推动保险服务经济提质增效。

——引导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考核奖惩政策激励四大机制,围绕打造重点优势产业集群,精准开展融资对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大力推动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参与全省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和上市培育。推动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和新三板挂牌融资。加大债券市场融资宣传与推广力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务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态创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物流金融,探索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和文化消费信贷产品,鼓励消费金融互联网创新。

专栏11现代服务业

加快实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城区新建农贸市场7个,服务城市居民菜篮子20万人,辐射城区、城边及待发展区;新建川东农贸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84.4亩,集农产品交易、冷链冻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加工销售等综合性农贸园区;实施农特产品展示展会经济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助力县域香椿、糯稻、苎麻、白茶、醪糟农特产品品牌推广,发展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打通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集中销售渠道;积极推进中农储-川东国际农贸城项目,建设以农产品为主要业态的多功能复合综合性农产品集散基地、农批物流配送中心和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实施汽摩园(二手车综合交易市场)项目,建设集汽车综合区、品牌 4S 店区、汽车零配市场区、二手车综合交易市场、商务配套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汽摩贸易园区;实施大竹县川渝示范园B区庙坝镇人民政府农产品贸易集散区建设项目;继续推进达州市睿达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三线文化研学营地改建项目,营地房屋、场馆改扩建升级及道路改扩建;加快实施大竹县北湖酒店综合体建设项目,新建酒店综合体,项目占地约55亩,建筑面积约98000平米。

 

五、旅游产业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运用和开发,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协同共建万达开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整合全县文旅资源,通过景观线路和内容创意的有机整合,打造生态化、口碑化的全域多元旅游精品,形成1+2+N的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围绕大道至简,虚怀若竹大竹精神,强化创意设计能力,构建县域旅游整体品牌。坚持重点景区营销与县域整体营销联动,以整合发声品牌策略,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繁荣美丽活力大竹丰富的资源和整体的品牌形象,让游客迅速了解大竹人文景观,并对大竹旅游的整体品牌,形成统一、鲜明、清晰的认知;纵向引领团坝喊山开茶节”“庙坝桃花节”“石门梨花节”“清河李花节等旅游节庆子品牌,提升繁荣美丽活力大竹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传统营销与新型营销联动,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矩阵。引导各旅游企业利用抖音、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线上营销,设立文旅商品展销中心,开展线下促销。

专栏12 旅游产业工程

1旅游景点升级打造工程:升级打造海明湖五峰山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国古城、渔人部落、云峰谷等项目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蓝莓园争创3A级旅游景区、欢喜坪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清河镇争创省级文旅小镇、庙坝镇争创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杨通乡红色文化旅游村落。

2协同共建川渝大竹海:依托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加快竹驿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形象VI视觉体系规划设计,打造铜锣山竹海生态观光旅游区,谋划推动五峰山、百岛湖、莲印山连片发展,打造重庆—梁平(百里竹海)—大竹(五峰山)—渠县(刘氏竹编)—高坪(竹编)—重庆精品旅游线路。

3旅游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体育产业园、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红色文化小镇建设、智慧旅游建设项目。

4旅游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直通车工程、游客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星级酒店、特色餐饮、公交车站、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交通标识规范化建设等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

5全域旅游整合营销体系建设:全媒体整合营销实施方案;全域旅游品牌设计与策划方案。

 

——加快旅游 文化发展。挖掘巴文化、竹文化、破山禅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三线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发掘和利用工作。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实景演艺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深度挖掘三线工业、人文、自然等旅游元素,凝练三线精神与红色文化。推动运营文创孵化园,培育一批文创产品。深度开发研学旅游、教育旅游、文博文创、夏令营、体验游、民俗游等多样化旅游业态。大力引进特色专业人才,开发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旅游演艺等旅游文化业态,创作文艺佳作,讲好大竹故事。

——加快旅游 体育发展。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篮球、足球、山地户外、汽摩运动、马拉松、自行车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高品质建设四川体育产业园,支持渔人部落、欢喜坪争创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品牌赛事,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实现以赛促旅、借赛促游。

——加快旅游 商贸业发展。加快提升城市入口形象。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加强城市干道、主要建筑物夜景灯饰升级改造。大力引进知名餐饮、娱乐、商贸等企业入驻,精心打造一批标志性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优化商圈环境,提升商圈能级。将巴国古城打造集休闲旅游、购物美食和文化娱乐为一体城市旅游核心区,将人和国际广场打造为城市旅游地标形象。发展夜间经济,集中布局休闲购物街区,引进特色酒店、风味餐厅、特色小吃店、茶艺馆、咖啡店等业态。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购物基地(点)建设力度,依附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在旅游度假区以及旅游业发展较好的街镇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点,充分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加快旅游 农业发展。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农旅休闲康养为主题,突出农业观光、农业体验、生态休闲等功能,重点开发田园观光、特色农庄、采摘体验、垂钓露营等乡村旅游模式。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节会活动。乡村振兴、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规划全面融入农旅融合理念和乡村旅游功能。用好竹林、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竹林旅游,支持农民就地发展森林人家。加大东汉醪糟、观音豆干、凉虾、香椿、木鱼黑山羊、白茶、竹笋等特色美食的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

——加快旅游 工业发展。持续支持东汉醪糟景区进一步完善景观设施、基础设施、游览线路,鼓励景区设置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利用县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挖掘体育用品、食品、苎麻制品等厂区的参观考察、研学、产品展示、商品售卖等功能。新建项目注重规划参观廊道、产品展示、售卖区等旅游功能。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全面采集旅游及涉旅行业基础信息,在智慧大竹平台建设中预留智慧旅游板块,建立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旅游产品商务平台、游客咨询平台,省级旅游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免费入驻县级平台,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慧化。探索云旅游模式,完善一部手机游大竹功能,培育数字景区、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等线上文体游娱智慧旅游新业态。

专栏13 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大竹县海明湖-五峰山创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促进五峰山提档升级,植入避暑度假、山地运动、竹海养老康疗等系列项目;百岛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亲水运动健身、温泉康疗养生、温泉休闲娱乐、文化演绎等产品;实施大竹县欢喜坪旅游度假区项目、大竹县云峰茶谷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大竹县杨通乡红色旅游文化村落建设项目、大竹县渔人部落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大竹县庙坝旅游产业园区项目、大竹县海扶生态院项目、大竹县观音洞长寿山森林康养度假区项目、大竹县明月山民宿集聚区、大竹县明月山旅游通道项目、大竹县川渝大竹海项目、大竹县云雾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三国古道保护传承、大竹县清河古镇、石子镇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团坝镇创天府旅游名镇、庙坝镇创天府旅游名镇、大雁湖湿地公园、佛立山-百里竹海、连片巴蜀文化走廊明月山康养中心及旅游集散中心、月华镇基层治理试点农旅文融合发展景区风貌提升打造工程项目、月华镇醪糟小镇打造、石河竹林小镇建设、百岛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明月山森林公园、北湖公园建设、大竹县庙坝镇人民政府全域旅游乡镇基础服务建设项目、大竹县欢喜坪旅游度假区项目、庙坝镇人民政府福城宫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庙坝镇人民政府建福村爱情花海建设项目、庙坝镇人民政府寨峰村世纪牡丹园建设项目、庙坝镇人民政府寨峰村桃花源旅游提升建设项目、大竹记忆项目、百岛湖骑行道建设项目、凤山寨登山步道建设项目、观音村千佛岩摩崖造像遗址、护城河健走步道建设项目、乌桥村千佛岩摩崖造像遗址等旅游项目建设。整合全县文旅资源,通过景观线路和内容创意的有机整合,打造生态化、口碑化的全域多元旅游精品,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协同共建万达开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

六、商贸及现代物流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蓉欧班列、渝新欧班列大竹货运通道等平台,全面融入蓉欧、渝新欧 达州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商贸物流园区二期和大竹保税仓建设,打造物流分拨中心、冷链仓储中心、城乡配送中心,建设川东北渝东北商贸流通集散中心。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与重庆果园港共建大竹无水港,促进沿海沿边港口功能向大竹延伸,建设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内陆无水港。建立融入成渝地区大通道机制,配合达州推进成渝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平台建设,推进跨境贸易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专栏14 商贸及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新建大竹石河粮食储备库,新建3万吨粮食高大平房仓及低温库;新建商贸物流园,包含仓储、冷链物流、小商品批发市场、住宅、保元汽车城,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大竹县粮食物流园,项目占地120亩,粮食储备粮库10万吨、新建综合物流应急配送中心及附属设施设备,新建网上交易及综合办公楼;科学谋划大竹县高铁新区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新建仓储区、集配区、溯源健康检测中心等设施;积极推进川渝(大竹)货运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型货运车辆停车场、仓储服务区、汽车维修区、汽贸商业区、信息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

 

第三节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适度超前、覆盖全县、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一、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结构合理、公平优质、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新型现代教育体系,增强大竹教育的品牌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实现大竹教育区域领先、川渝知名,建成川东北渝东北教育强县。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利用好、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完善教育大发展政策措施,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结合乡镇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着力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全覆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有效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更好发挥高品质示范高中、特色高中示范带动作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推动大竹中学建成四川省一流、全国知名现代化高中,争取进入100所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引导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大竹实验学校建设川东北优质民办学校。积极支持发展特殊教育,鼓励幼儿园举办特教班。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育人水平全面提升,积极推动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基地(营地)建设,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跨区域教育教学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川渝高校、重点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来竹建立分校、教学点及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探索建立跨区域教育联盟,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学互动共研,促进教育资源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育工程,留住本地生源、吸引川东北渝东北区域生源,基础教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中高职及职教本科教育相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支持大竹县职业中学双示范建设,做实达州百岛湖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区域内人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增强公民文明素养、社会责任、实践本领。加强职工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建设,提高适龄人口学历教育。建立并完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不断需求。持续打造竹文化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专栏15 教育重点项目

加快实施大竹县第二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四川省大竹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四川省大竹中学食堂建设项目、四川省大竹中学莲印校区男女生宿舍改造项目、大竹中学校门及连接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大竹县第二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二中学教学楼维修工程、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四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四小学行政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四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四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四小学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十小学校舍维修、大竹县第八小学校舍维修、大竹县第四中学校舍维修、大竹县第九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五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第十一小学校舍维修、大竹县第十一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大竹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大竹县杨家镇明德小学学生食堂项目、大竹县杨家镇明德小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杨家中学校舍维修、大竹县清河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柏林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石河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石河中学教师宿舍维修、大竹县石河中学新校区操场硬化建设项目、大竹县石桥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石桥镇中心小学校舍维修、大竹县石桥铺中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观音中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观音中学学生食堂项目、大竹县观音中学干城楼改扩建、大竹县观音中学新校区综合楼、大竹县石子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文星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大竹县文星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文星中学体育馆建设项目、大竹县文星中学浴室扩建项目、大竹县高穴中学校舍维修、大竹县庙坝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大竹县庙坝中学新校区体育场、大竹县高明镇中心小学校舍维修、大竹县永胜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五中学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三小学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教师新村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二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二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六中学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三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大竹县第十四小学建设项目、实施大竹县第十四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大竹县北城高中建设等项目,完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大竹教育的品牌辐射力。

二、卫生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医疗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建设,完成大竹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大竹县中医院改建项目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3个县级医疗机构、3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含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院(服务站),235个村卫生室建设。

专栏16 医疗重点项目

新建妇幼保健保障用房、实施庙坝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工程、大竹县北城医养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大竹县方舱隔离点建设项目、大竹县县域医疗分中心建设项目、大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保障用房二次装修装饰工程、大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大竹县人民医院、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项目、大竹县白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大竹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大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技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及设施设备购置、大竹县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竹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公共卫生服务大楼、物资保障用房建设项目、大竹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与康养结合楼建设项目、大竹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建设项目、大竹县人民医院医技支持保障大楼、大竹县县域医疗分中心(山后片区)建设项目、大竹县县域医疗分中心(山前片区)建设项目、大竹县中医院负压检测实验室和可转换病区建设项目、大竹县中医院新建发热门诊及感染病区建设项目、大竹县竹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康复中心。

 

三、文化广电体育

开展全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依托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居等资源,鼓励文创设计企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农事节庆活动等创意农业,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加快开发农村特色创意民族民俗文化产品,支持发展根雕、竹编、竹工艺品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加快建设竹麻文化博物馆,发展高科技农业和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深度开发研学旅游、教育旅游、文博文创、夏令营、体验游、民俗游等多样化旅游业态。大力引进特色专业人才,开发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旅游演艺等旅游文化业态,创作文艺佳作,讲好大竹故事。

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篮球、足球、山地户外、汽摩运动、马拉松、自行车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高品质建设四川体育产业园,支持渔人部落、欢喜坪争创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品牌赛事,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实现以赛促旅、借赛促游。

四、乡村振兴

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农旅休闲康养为主题,突出农业观光、农业体验、生态休闲等功能,重点开发田园观光、特色农庄、采摘体验、垂钓露营等乡村旅游模式。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节会活动。乡村振兴、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规划全面融入农旅融合理念和乡村旅游功能。用好竹林、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竹林旅游,支持农民就地发展森林人家。加大东汉醪糟、观音豆干、凉虾、香椿、木鱼黑山羊、白茶、竹笋等特色美食的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

五、保障性住房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均衡供应住宅用地,促进职住平衡。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鼓励用市场化手段破解老旧小物管难题,推动物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专栏17 保障性住房重点项目

实施大竹县沙石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二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商业、地下车库和总平工程等;加快建设竹阳社区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2.3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商业、地下车库和总平工程等;实施沙石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一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商业、地下车库和总平工程等;积极推进大竹县长亭送别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竹县北城干道片区燃气和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大竹文昌阁文化集聚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西城片区老旧小区、荷花池片区老旧小区、竹阳街道片区老旧小区、白塔街道片区老旧小区等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六、健康服务与社会保障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医疗服务,促进县内民营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强化民办医疗机构行业管理,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向规模、规范和专业方向发展。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合理布局康养设施,积极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大竹医疗康养产业的发展,构建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饮食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山水养生的全链式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参保政策,做好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统筹有关政策,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相互衔接,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覆盖面。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统筹抓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应缴尽缴。规范发展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重要作用。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预留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失能老人、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等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实现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建立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实施互联网 养老行动,建设智慧养老院,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积极发展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社会机构对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巩固集中治丧和火化区域管控成果,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大殡葬执法力度,提高殡仪服务水平。推进婚俗改革,做好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扩展婚姻家庭建设内涵,扎实开展以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温暖过冬、安全避暑,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推进人像识别工作。

——提高双拥优抚保障水平。深入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细化落实举措,加强检查督导,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安置政策,完善直通车安置方式,健全阳光安置机制。推动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行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落实退役军人政策优惠、免费培训等相关政策,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用好帮扶援助机制,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作用,切实解决困难退役军人生产生活问题。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质量,健全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做好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持续开展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落实关爱帮扶,促进新时代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全力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从有到优转变,抓实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站示范型建设,促进整体服务保障水平逐步提升。

第四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管控要求,积极推进全域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共建,牢牢守住城市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试点县,打造美丽大竹新样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调,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快实施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三大行动。持续推动国土绿化5+3+4+4工程,推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抓好县城及视野区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生态空间、绿色生态走廊、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整治铜钵河河道护坡整治及景观打造,开展场镇河道治理。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监管保护力度。实施铜钵河、东柳河、黄滩河、东河流域水源涵养工程和生态脆弱区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促进湿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和修复。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实施采煤沉陷区、非煤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强化生物安全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外来物种管控。

——协同共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协同毗邻地区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定区域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森林乡镇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创建省级森林乡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开展不同尺度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管护,统筹推进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等生态廊道建设,协同毗邻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协同推进新型治理融入,加强与梁平、邻水等地协同联动,推进铜钵河、东河、黄滩河等跨界流域的联防共治,实现跨界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联动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加强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控,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化解环境风险,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综合实施控煤、减排、压尘、控秸、治车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力争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超过330天。

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东柳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联动推进铜钵河、东河、黄滩河等跨界流域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到2025年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加大城乡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探索建设无废城市。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推进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对重金属、医疗、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监管,强化无害化处置。积极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全面推广限塑、禁塑。积极梳理防治核辐射污染,加强核与辐射监管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灾害治理。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应急救援场所设施建设;加强气象、洪旱、矿山等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测预警建设,完成气象防灾减灾建设设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建设,加快大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控水平。

专栏18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开展铜钵河河道整治,河道护坡整治及景观打造,规模25公里;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对周家场镇河道治理;开展庙坝镇欢喜坪村、长乐村、寨峰村、花板桥村连片环山森林防火通道整体提升改造,新建并硬化森林防火通道6.8公里,宽5米,硬化森林防火通道7.5公里,扩建森林防火通道16.9公里,包含堡坎、涵洞、截排水沟,边坡防护等附属工程;实施大竹县平滩河牛角滩断面达标治理;开展黄滩河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护坡12000平方米、生态隔离带10744.8平方米和人工湿地28533平方米;实施铜钵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新建庙坝镇、清水镇、周家镇等9个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设施及相关环境保护工作;东河流域上游建设生态涵养林10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绿色廊道建设;东柳河流域上游建设生态涵养林10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绿色廊道建设;铜钵河流域上游建设生态涵养林10万平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绿色廊道建设;开展龙潭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评估,实施龙潭水库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截流沟6.8万公里,人工湿地1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一体化处理设施89套,共计污水处理能力1505m3/d,化粪池2930个,管网98620米,检查井2465个,人工湿地共49座;新建10个水生态监控系统;开展铜钵河流域上游建设生态涵养林10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绿色景观廊道建设;开展乌木滩水库良好水体保护,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评估,实施乌木滩水库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截流沟8万公里,人工湿地10万平方米;实施东河(长江北岸支流)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完善流域内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实施93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河道疏浚、清淤、生态护岸、生态浮岛等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黄滩河流域内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实施91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河道疏浚、清淤、生态护岸、生态浮岛等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柳城溪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生态护坡12000平方米、生态隔离带10000平方米、河道清淤24000立方米和人工湿地40000平方米;实施平滩河河道生态修复,实施河道清淤3公里,建设生态护坡、河滨缓冲带7公里;加快实施大竹砂石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粪污收集利用;对安吉乡清塘坝煤矿、陈家河煤矿、原双溪乡联营碎石厂、中华镇桂花碎石厂、团坝煤矿等5个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重点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协调支持。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强力推进,全面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储备水平

按照分类评级、动态管理、滚动建库、严进宽出的原则,搞好项目储备;完善项目储备库管理制度,建立入库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全力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坚持编制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逐一明确前期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及时跟踪检查重点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继续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促进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加快推进,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二、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破除瓶颈制约

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紧盯国家投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强政府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发挥财政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试点重点项目建设资产证券化。统筹安排全县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和切块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加快闲置土地、荒地的整理、开发、利用,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强化施工环境保障,加大强揽工程、阻工扰工的整治查处力度,加快项目实施。

三、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强化推进落实

加强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全县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项目协调沟通和信息反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环境。将规划储备项目细化为年度计划实施项目,继续强化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年度计划管理,对纳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严格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及县级领导挂包、现场推进会、项目约谈、挂牌督办、问责问效等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计划执行进度。

四、加强项目监管力度,确保发挥效益

强化规划项目的建设管理,建立完善委托咨询评估、项目概算控制、投资绩效评价、决策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依法加强对重大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全面实施重点项目稽察,从审批程序、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测设计、工程招投标、开工条件、施工和工程进度、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投资环境、竣工验收到项目效益等各个方面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稽察,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附件:大竹县“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


分享到: